文化創意產品是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根據產品載體,可把文創產品具體分為:旅游紀念品、動漫游戲、影視音像、傳媒出版、書畫藝術、工藝美術等類別。
據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江紅介紹,我國文創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功能為主,代表的是以工業設計滿足一個具體的使用功能為主的產品;第二階段是以審美為主,代表的是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取的文化符號附著在具體的生活、生產使用產品中,比如融入傳統文化符號的美妝產品;第三階段是個性化創意為主,是滿足單個群體價值、情緒表達的文創產品,虛擬偶像、數字時裝是最好的例證。
近年,國家大力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21年,文旅部印發《關于推進旅游商品創意提升工作的通知》,鼓勵各級文化文物單位、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不同類型開發主體發揮自身優勢,因材施策、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自主研發、合作開發、品牌授權等多種模式,引入競爭機制,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旅游商品開發經營,提升市場整體活力。
政策助力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文創相關企業大幅增加。據企查查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在業/存續文創相關企業僅1357家,至2021年,在業/存續文創相關企業已有1萬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在業/存續文創相關企業3.64萬家,其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有10個省市在業/存續文創相關企業超1000家,陜西、江蘇、廣東、浙江、北京、湖南、福建、江西、山東、四川進入前十。
近幾年,國內市場出現了一批比較成熟的IP,比如動畫領域的“超級飛俠”、文學領域的“三體”、手游領域的“英雄聯盟”以及文創領域的“故宮”等等。文創產品儼然已成為新一代的消費風口,吸引著越來越多企業和經營者的加入,文創產品的實用性、藝術性顯著提升。根據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的監測,自1月10日啟動“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以來,各地冬奧紀念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6.9倍。而據證券機構預測,整個冬奧周期特許商品收入將突破25億元。
從泡泡瑪特到玲娜貝兒再到“冰墩墩”的火爆是文化賦能消費活力、消費彰顯文化魅力的“雙向奔赴”,它們的成功啟示我們文創產品的開發不僅要厚植傳統的文化土壤,將創意與傳統之美結合,還要考慮到當代流行的審美趨勢。
山東省文旅產業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寇建偉 姚曼 農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