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首場“山東特色產業帶跨境電商培育行動”在嘉祥舉辦
今年2月,北京冬奧會現場,各項賽事如火如荼舉行。由于冰雪運動其本身的獨特性,幾乎所有的比賽項目中,運動員都需要佩戴手套。而這些手套,絕大多數來自于600公里外的小城——山東濟寧市嘉祥縣。
嘉祥縣素有“中國魯錦之鄉”的稱號,民間素有紡紗織布的傳統。嘉祥縣作為傳統的植棉大縣,周邊是全國產棉較為集中的地區,常年棉花產量在500萬擔以上,這為手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手套產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末,經過30余年的發展,嘉祥手套已由產品生產轉變為產業發展,實現了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目前已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獵、射擊、運動、針織等六大系列、上千種手套產品的加工生產能力,成為全縣具有鮮明特色的支柱產業。
產業的茁壯成長,也讓嘉祥縣收獲了“中國手套名城”的美譽。如今,嘉祥冰雪運動服飾產業集群擁有生產加工及配套企業300多家,加工戶1500余家,輔料生產、設備供應等配套企業50多家,年產值超30億元,擁有上千種手套產品的生產加工能力及70余項專利產品。產品銷往歐美、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國內50多個城市、地區。
據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嘉祥縣滑雪手套生產能力達8000萬雙,滑雪手套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76%,國內市場份額占比63%。目前,嘉祥縣滑雪手套產銷量居全國之首,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滑雪手套生產基地。
“世界手套看中國,中國手套看嘉祥?!倍潭痰氖膫€字,足以詮釋嘉祥在整個手套產業中的品牌地位和絕對影響。
嘉祥手套生產企業車間一角
若對手套產業發展溯源,當地很多人都會提到成立于1988年的第一家外資手套生產廠——濟寧三圓工業有限公司。
企查查顯示,該企業經營范圍為“防寒手套、睡袋及床上系列用品;裘皮、革制品;海綿、中空綿的生產、銷售”,經營期限截止到2018年11月6日。如今,盡管濟寧三圓工業有限公司已退出行業舞臺,但經過30年的積淀,企業培養了大批手套行業技術工人以及產業管理人才,為嘉祥縣手套產業起步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作為嘉祥手套產業的拓荒者,濟寧三圓工業有限公司的成立,形成了廣泛的帶動效應。有統計顯示,嘉祥縣80%的手套企業創辦者都曾有過在濟寧三圓工業有限公司工作的經歷。
嘉祥手套產業迅速崛起的背后,離不開第一代“手套人”的探索。在多年的摸索中,嘉祥手套產業形成了一種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即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手套生產進村入戶,建立了“協會+企業+加工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政府政策支持、行業協會監管、龍頭企業引領、加工戶密集勞作等環節相互配合,完成了當地手套產業的快速布局。
在嘉祥手套產業的發展歷史中,不得不提到被稱為手套產業“領頭雁”的陳建華。
2003年,陳建華創辦了濟寧市劍華中興滑雪制品有限公司,從此開始踏入了手套行業。
彼時嘉祥當地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每當春節回鄉探親訪友,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陳建華注意到每天有十幾輛客車載著幾百名農村勞動力到外地去打工,由此萌生了在家鄉創辦勞動力密集性企業,讓大家就近務工的想法。2004年,陳建華創辦嘉祥華杰運動制品有限公司,解決了200名農村婦女就業。2005年,創辦嘉祥華龍運動制品有限公司,實現了150余名農村婦女就近務工。
2008年,陳建華開始探索手套生產進村入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嘉祥縣有700多個行政村建立起了手套加工廠。通過在總部周邊建立衛星工廠的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還使手套產業分工更加細化,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為嘉祥手套產業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手套產業集群效應的日益顯著,各種輔料行業開始向嘉祥手套產業聚攏。一個電話送貨上門,大大提高了效率,手套生產供應得到保障,消化訂單的能力也大大增強。
2000年開始,嘉祥當地具有一定規模的手套加工企業獲得了出口權,外商開始與嘉祥的手套工廠直接對接。據了解,這些訂單有一半放在了村鎮一級加工廠,如此一來,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隨著勞動力成本增加,江浙滬一帶的手套加工廠慢慢失去了競爭力,加速了外貿訂單由沿海地區向嘉祥的轉移,以上海為中心的手套加工廠,也逐漸失去競爭力。
此后,嘉祥手套產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聚集程度越來越高,配套企業相繼興起,區域影響愈加明顯。產業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嘉祥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從2005年開始,當地政府對手套產業開展了多次專題調研。
政策的支持是產業做大做強最有力的助跑器。2006年10月,嘉祥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手套產業發展的意見》,從資金支持、吸納人才、技術政策、建設用地、項目建設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著力解決手套產業發展的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問題。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推動手套企業向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發展,嘉祥縣制定了滑雪手套行業標準《山東省滑雪手套行業標準》,并于2008年發布實施。這一標準的出臺填補了國內行業標準空白,標志著嘉祥手套產業在標準化、規范化生產上邁上了新臺階,使該縣整個手套產業的發展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十多年過去。隨著手套產業的不斷發展,嘉祥建設了手套產業園,推動手套產業轉型升級,從裁剪、車縫、整燙、成品、包裝到物流都能在園區完成,還設立了手套博物館等,形成了完整的手套產業集群。
據了解,在濟寧三圓工業有限公司最鼎盛時期,公司800多位工人所生產手套總產值為800萬美元,而如今嘉祥縣手套總產量突破8000萬雙,年產值達30億元,帶動當地5萬人就業。
嘉祥也先后被授予“中國手套名城”“山東省手套產業集群”“山東省十大影響力產業集群”“中國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國家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等榮譽稱號。
作為嘉祥縣手套產業的領軍企業,山東建華中興手套股份有限公司年產滑雪手套350萬雙,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為應對全球疫情,自2020年底,企業與知名電商國際站平臺合作,投入運營跨境電商。在跨境電商新監管方式下,企業通關便利化,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通關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這也為企業進一步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了便捷化通道。
近年來,嘉祥縣商務局積極開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培育工作,通過制定實施促進外經貿發展專項政策,強化落實對企業資金獎補,提升惠企政策知曉度,扶持全縣外貿新業態發展壯大。
數據顯示,嘉祥縣外貿行業觸網率達70%以上。德霖手套、天久工貿、全成手套等企業依托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ebay、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一批外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實現轉型升級。
為實現外貿產業轉型升級,嘉祥縣積極扶持外貿新業態發展,2017年,嘉祥手套產業園獲批省級跨境電商產業聚集區。在嘉祥縣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培育跨境電商新業態,著力推進企業服務網絡全球化、銷售物流渠道中國化。
“跨境電商不僅拓展了營銷渠道,對于促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發高端產品提供了新動能。”當地一手套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做強骨干企業、做大出口群體、做優質量品牌、做活展會經濟,通過政策引領、扶持激勵、服務帶動、培訓推動,重點孵化,帶動中小微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在一攬子政策推動下,嘉祥縣涌現出了“曾子故里”“笑意達”“親誼達(KINEED)”、SUNTEX等20多個知名品牌。
其中,山東建華中興手套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滑雪手套,在歐美、日本等滑雪運動盛行的地區,具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
嘉祥手套企業滑雪手套展廳
在手套產業快速崛起的同時,產業經濟總量偏低、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缺位、勞動力缺失、國內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也成為掣肘嘉祥手套行業進一步做強做優的難題。
手套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環境。我國冰雪運動起步較晚,國內手套、滑雪服等冰雪裝備企業長期為外國品牌方提供代工服務,從而造成企業規模、制造技術、品牌實力等等與國際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統計顯示,嘉祥縣手套行業主體中,絕大多數是小規模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占比僅為11.7%。同時,在當地龐大的產業集群中,僅僅培育出20多個品牌,行業領域中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品牌數量較少,大多數企業僅僅是代工或者貼牌,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狹小。
手套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依賴程度較高。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嘉祥縣常住人口為700149人。盡管勞動力人數多,但由于縣城區位吸引力弱勞動力大量流失,導致當地手套產業缺乏熟練技術工人,為嘉祥手套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當地一手套企業負責人透露:“我們生產一幅手套有可能利潤是百分之10%到20%的利潤,我們自主品牌少一些,大部分利潤還是在品牌商手中?!?/p>
冬奧會期間,在嘉祥縣手套產業園區,300多家手套生產加工也加班加點的趕制手套、滑雪服等冰雪運動服飾。
企業負責人介紹,今年嘉祥滑雪運動服飾產業帶提前迎來旺季,很多企業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銷售任務,北京冬奧會對行業的拉動效果顯著。
以此次冬奧會為契機,中國冰雪市場的大門正徐徐開啟。
自2015年中國成功申辦冬奧,相關政策利好隨之釋放,中國的冰雪產業迎來了發展機會。2018年9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在市場規模方面,《規劃》提出,力爭2022年冰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2025年達到1萬億元,推動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萬億元的冰雪產業市場有待挖掘。
伴隨著“三億人上冰”的目標,中國的滑雪生意也在近年來飛速增長?!?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正常營業的滑雪場總數為715家,室內滑雪場數量穩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滑雪裝備的銷量也一路上漲,CBNData與天貓體育聯合發布的《2020冬季新活力生活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冬天滑雪裝備的銷量同比上升13倍。
這些重大利好無疑為嘉祥以手套為代表的冰雪產業發展注入了最有效的強心劑。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政策配套、服務高效、整體推進”的原則,嘉祥編制了全縣手套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同時,為加強行業自律,出臺了《嘉祥縣手套業管理辦法》和《自律公約》,加強對市場秩序的監督和管理,嚴厲打擊惡意競爭、競相降價等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的行為。
嘉祥縣2022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擴大冰雪運動服飾產業影響力,發揮手套產業園集聚效應,建設手套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推進滑冰服飾、新型纖維技術攻關,引導優勢企業豐富業態、深耕國際市場、創設自主品牌。
在冬奧會賽場,山東健兒奮勇爭先,小將李文龍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獲得銀牌,實現了冬奧獎牌零的突破。
據了解,山東短道速滑隊的防切割滑冰服正是由嘉祥企業山東建華中興手套公司所生產。
冬奧會前夕,山東建華中興手套公司將50套防切割滑冰服,正式交付給山東短道速滑隊。此次交付的滑冰服耐切割性能達5級,填補了國內空白。
據悉,防切割滑冰服是山東省為助力北京冬奧會而實施的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科技冬奧項目的其中一項,其交付意味著嘉祥冰雪運動服飾生產技術水平得到了肯定。
在山東建華中興手套公司,類似這樣的高科技產品還有不少。據介紹,該公司研發的一款電加熱手套,每年出口量達1萬多雙。公司董事長陳建華表示:“僅這一款產品,2020年,就給我們帶來近700萬元銷售收入。”
通過科技創新打造新產品,利潤比普通手套多出好幾倍,這家科技型企業顯然嘗到了甜頭。
“要舍得花錢,與科研院所大中院校搞合作,要有給各個平臺都有合作的這種魄力和胸懷,這樣你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你的產品、品牌推向市場?!标惤ㄈA說。
近年來,嘉祥縣逐漸意識創新的重要性,通過技術加持,擺脫低端產品市場困境,發力中高端市場。企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力度,研發出防火、防穿刺等功能性手套,豐富產品品類,不斷提升附加值。據悉,山東建華中興手套公司每年新增數十個手套專利,全縣企業每年新增手套生產技術專利申報總量超過100個。
與此同時,嘉祥縣還通過建設手套產業園、舉辦手套產業云展會、行業論壇等,不斷加強產業聚集度,提升產業品牌影響力。此外,大力發展電商團隊,打造自主品牌產品,逐步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冬奧會雖已圓滿落幕,但中國滑雪產業才剛剛起步。隨著滑雪市場的逐步繁榮,國內滑雪產業作為新興的產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嘉祥縣以手套為代表的的冰雪產業品牌而言,未來做強做大做優的路徑,仍將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