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標志著2022年山東16市黨代會畫上完美句號。16市在未來五年繪就了怎樣的藍圖?釋放出哪些文旅信號?
4月9日,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五年來,濟南邁入特大城市行列,在全國創新型城市排名中居第14位。未來5年,濟南要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爭一流加速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
黨代會報告高頻詞解碼了濟南高質量發展,報告中“建設”一詞出現105次、“打造”出現31次,“創建”出現十余次,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創建、打造、爭創“國字號”城市名片就有17處之多,如創建國家中醫(腫瘤)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打造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國內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等。
報告指出文旅的具體目標是,高水平建成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城市文化品牌傳播力明顯提升,打造成為黃河歷史文化標志性城市、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強省會,彰顯“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
如何推動濟南市文旅工作實現新的更大突破?報告強調要建設高品質城市,加快推動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東部要堅持科技賦能、產業興城,加快CBD奧體片區、高新區中心區、齊魯科創大走廊、龍山國際創新城等重點片區建設,打造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黃河流域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區域創新成果轉化基地。西部要堅持筑城興業、品質聚人,加快建設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總部城、西部科教產業城、中央活力區,提升西客站片區門戶樞紐功能,打造文旅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區。南部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立完善統籌“大南部山區”生態保護體制機制,保護好城市“綠肺”和泉城“水塔”,爭創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北部要堅持三生共榮、完善功能,加強濟陽、商河與起步區對接融合,加快人口和產業導入,塑造綠色智慧現代的未來新城。中部要堅持業態迭代、內涵提升,加快實施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洪家樓等片區保護建設,豐富展覽文創、時尚消費、藝術活動、數字經濟等功能業態,打造彰顯泉城特色和文化底蘊的高品質城區。
濟南要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釋放優秀傳統文化新活力。打造一批體現中華文明、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地標,加快推動“泉·城文化景觀”申遺。高標準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提升公共文化供給凝聚力。實施公共文化效能提升工程,規劃建設黃河文化博物館、市博物館新館、市黨史方志館、市檔案館新館、市科技館等文化設施。
激活現代文旅產業發展力。高標準謀劃推動濟南埠村、五峰山等國際綜合旅游度假區建設,塑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新時代城市品牌,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4月8日,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開幕。黨代會報告中“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出現89次,“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出現69次,這些高頻詞傳遞出未來5年青島文旅發展愿景。報告提出了未來青島的奮斗目標是:緊緊錨定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目標,圍繞“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在增強綜合發展實力上實現新突破、在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上實現新突破、在建設人民城市上實現新突破,突出引領型發展導向、創新型發展導向、樞紐型發展導向、共享型發展導向,著力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和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到2035年高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展現壯麗圖景,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窗口。圍繞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文旅工作上要全力抓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青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增強城市軟實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美好家園。2月12日,中國共產黨淄博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報告指出,五年來淄博風雨兼程砥礪奮進,圓滿交出高質量發展答卷,未來五年,淄博將迎來轉型跨越的決戰期,本著深化產業賦能、科教創新賦能、金融賦能、文化賦能、生態賦能、改革開放賦能、城市平臺賦能、民生賦能、治理賦能,打造產業高端、創新驅動、資本涌流、文化繁榮、綠色低碳、動力澎湃、時尚活力、共同富裕、安居樂業的現代化新淄博,加速轉型跨越,矢志走在前列,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的指導思想,報告提出了淄博發展的主要目標,涉及文旅方面有:1.城市能級實現更大跨越。全域公園城市、“五好”城市、多彩活力的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取得更大突破,“張周一體、擁河發展”布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品質、形象持續優化,鏈接集聚國內外優質資源要素的能力顯著增強,務實開放、品質活力、生態和諧成為淄博最鮮明的城市特質。2.文化建設實現更大發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為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打下堅實基礎。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加速突破,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重要成果,更好賦能城市發展。報告提出深化“九大賦能”,打造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淄博樣本。首先,深化產業賦能,打造產業高端的現代化新淄博。實施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計劃,建設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城市綜合體,加快推動健康養老、家政物業、商貿服務等提檔升級,培育壯大新零售、宅經濟、美學經濟、銀發經濟等新業態規模,引導消費升級,以高水平供給營造消費新熱點、引領生活新潮流。深化文化賦能,打造文化繁榮的現代化新淄博。一要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深度挖掘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在淄博的革命事跡,用好焦裕祿紀念館、朱彥夫黨性教育基地等紅色載體,讓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成為城市文化底色。二要延展城市歷史文脈。開展齊文化傳承創新突破行動,大力研究、挖掘、闡釋、弘揚齊文化,實施齊長城文化公園、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齊風勝境”文旅綜合體等重點工程,讓齊文化可研可學、可感可觸,基本建成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標桿城市。深入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實施城市記憶工程,積極做好齊國故城遺址、蹴鞠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加強淄博近現代工業遺址保護利用,深度開發聊齋文化、陶琉文化、魯商文化等地域文化,推動淄博文化走向世界。三要強化優質文化供給。實施文藝精品“兩創雙百”高峰計劃,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推出“淄博城市文化萊單”,建設更多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和全民健身體育休閑場所,構建“15分鐘文體活動圈”。做強文化產業,強化創意驅動、美學塑造、藝術點亮、科技賦能,加快構建引領風尚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把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支撐。四要打造文旅融合高地。著眼豐富和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挖掘和弘揚優秀文化資源,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攀升計劃,規劃建設重點項目100個以上,讓淄博文化魅力精彩綻放,讓淄博旅游體驗越來越棒。深化城市平臺賦能,打造時尚活力的現代化新淄博。要落實“打造公園城市、主城提質增容、全域融合統籌、交通快速通達”城市發展思路,加快建設全域公園城市,加速構建“一心、兩環、三帶、四片區”生態空間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口袋公園、拇指公園、主題公園、帶狀公園,新建提升一批大型城市公園,展現生態、潔凈、整齊、美麗的城市表情。加快建設好學、好看、好吃、好玩、好創業的“五好”城市,打造更多主題式、沉浸式的人文場景、社交場景、消費場景,讓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等在淄博由“流量”變“留量”。此外,深化生態賦能,打造綠色低碳的現代化新淄博,把淄博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之城。棗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于2月16日召開。黨代會報告回顧了棗莊五年的奮斗歷程,從“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的美好愿景,到“先把經濟搞上去”的目標定位,再到現在的“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的戰略指引,棗莊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報告提出在文旅工作方面,要著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特色文旅康養業,推動文旅康養深度融合,打造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區域性康養基地。為加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報告繪制了一幅城鄉共建、民生共享、生態共美的文旅藍圖:(一)打造城鄉共建的宜居家園。進一步集聚市駐地人氣活力,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夜間經濟,重點打造雙子星廣場核心商圈、市文體中心活力片區,加快建設魯南產學研協同創新示范區、海王優品總部及健康小鎮。深化“美麗庭院”建設,沿湖、沿河、沿景區集中打造美麗鄉村示范片區。(二)打造民生共享的幸福家園。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書香棗莊”,創作更多文藝精品,用文化之光點亮群眾幸福生活。實施“文化+”戰略,培育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園區。加強文化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棗莊段)建設,建成中興工業文化遺產公園。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積極創建省級、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支持臺兒莊古城打造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古城品牌和旅游目的地,支持冠世榴園、紅荷濕地爭創5A級景區,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三)打造生態共美的綠色家園。要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實施沿運河、沿微山湖流域濕地生態修復,推進“美麗示范河湖”建設,營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鞏固環城綠道建設成果,打造鳳凰綠道示范片區,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月17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東營市第七次代表大會如期召開,楊國強代表中國共產黨東營市第六屆委員會作題為《牢記殷切囑托 勇擔戰略使命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現代化強市而不懈奮斗》的報告。東營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未來發展前景可期。生態是東營的第一資源、最大優勢,也是發展文化旅游的最好底色,東營被賦予為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把脈領航的重大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東營將以黨代會繪制的藍圖為目標,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為牽引,牢記“國之大者”,發揮東營獨具特色的在自然和黃河口文化優勢,開創文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未來東營打算如何做?報告指出,今后五年,是東營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營重要指示要求、加快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的關鍵時期。東營文旅發展將聚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聚力推進生態保護治理,高質量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突出抓好生態保護修復,深入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聚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引領,涵養城市文化底蘊,培育區域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共建精神文化家園,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深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不斷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把東營建設成為獨具特色、充滿活力、令人向往的濕地生態之城、創新創業之城、和諧幸福之城。2月18日,中國共產黨煙臺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大會報告以《昂首闊步奮進新時代,踔厲奮發塑造新優勢,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為題,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擘畫了煙臺新的發展藍圖。未來五年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是塑造六個“新優勢”,實現六個“率先走在前”。那么,要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煙臺文旅工作將如何塑造新優勢,如何率先走在前?要塑造中心城區建設新優勢,建設精致舒適的宜居城市,用好國家城市更新試點政策,突出規劃引領,扭住芝罘“一核突破”,優化萊山城市功能,推動城區整體提檔升級;建設獨具風采的魅力城市,加快建設黃金旅游帶濱海走廊;建設夾河水脈生態通廊,形成岸青水綠、魚鳥共棲、豐富多元的城市發展新軸線;綜合立體的樞紐城市、產城融合的活力城市,在城市能級提升上率先走在前。塑造縣域經濟新優勢,在縣鄉村一體發展上率先走在前全面振興縣域經濟。全面推動新型城鎮化,爭取全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1+6"特色產業集群培育,重塑煙臺蘋果千億產業集群和葡萄與葡萄酒等6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塑造民生社會事業新優勢,在共建共享上率先走在前。圍繞人的全生命周期美好生活需要,迭代升級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群體共富、城鄉共富、物質共富、精神共富,構建共富共享優質生活圈。2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濰坊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報告題為《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為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品質城市不懈奮斗》,提出要錨定“一二三”目標不動搖,堅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走在前、奮進新征程,推進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確保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進軍國內二線城市、躋身全國大中城市綜合實力30強,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品質城市。 報告中的“全域旅游”“溫度城市”成為今年濰坊黨代會熱詞。強調要深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市建設,加快發展全域旅游,打造一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增加值占比均達到5%以上。主攻鄉村振興、城市更新、海洋經濟、總部經濟和商貿流通、文旅教育和醫養健康“五大戰場”。強化規劃引領,規范開發建設,完善功能設施,精心治理城市,高標準推進國家城市更新試點,打造以人為本、更具親和力舒適感的“溫度城市”、品質城市、韌性城市、安全城市。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深入推進文明創建活動,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大做強文旅產業,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2月17日,中國共產黨濟寧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開啟濟寧市“解放思想爭一流,埋頭苦干走在前”奮斗新征程,吹響全面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沖鋒號。過去五年,濟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今后五年,濟寧將以“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膽略氣魄,充分發揮產業體系完備、創新活力充沛、區位交通優越、城鎮布局科學、縣域特色突出、農業前景廣闊、人文沃土豐厚、生態資源富集、民生保障有力“九大優勢”,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市、創新驅動、現代港航物流、濟寧都市區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文化“兩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城鄉共同富裕“九大戰略”,奮力實現“跨入全省發展第一方陣,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麗幸福典范城市”奮斗目標,全面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圍繞奮斗目標,報告指出了文旅工作如何打好攻堅戰,展現現代化新氣象。強力攻堅文化旅游,更高站位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推動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辦會規模、國際影響力、國際傳播力上實現更大突破,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創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機制,辦好“干部大講堂”,打造“習語潤儒鄉”特色宣講品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八個融入”,打造一批文化“兩創”示范點。努力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走在前,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大力實施“文化旅游創新突破年”,以一流團隊、最高標準辦好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高峰論壇,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統籌做好“資源整合、布局優化、品牌塑造、產品開發”四篇文章,把孔孟、運河、水滸、微山湖等景區連點成線,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建設優質公共文化集聚區,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強力攻堅生態文明建設,更大決心建成美麗濟寧。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保護修復“三大行動”。開展黃河灘區生態環境整治,高標準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建設環南四湖和沿黃河、大運河高質量森林生態帶。2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泰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黨代會報告題為《登高望遠奮力爭先 全面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文旅融合”一詞在報告的新五年總體要求中赫然醒目,報告提出要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黃河戰略、文旅融合、城市提升、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抓好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優化環境和考核獎懲,統籌發展和安全,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登高望遠、奮力爭先,推動各項工作位次前移、爭創一流,全面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的總體要求。泰山作為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泰安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富集的人文景觀,以及山水相映的獨特自然風光。楊洪濤強調: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彰顯泰安優勢特色,必須著眼揚優成勢,大力推進“兩創”,使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全面打造泰山文化發展新高地、泰安文旅融合升級版。泰安在山東沿黃城市中舉足輕重,從大會中看到了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的決心。報告指出,必須落實黃河國家戰略,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要扛牢責任,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先行區、黃河長久安瀾示范區、黃河下游高質量發展樣板區,著力深化生態保護系統修復,著力構建防洪減災保障體系,著力強化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著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展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亮麗風景線。中國共產黨威海市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于2月17日召開。黨代會報告中傳遞出眾多文旅信號,繪制了威海文旅事業發展新藍圖。其一,報告指出要具有威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海洋經濟轉型發展,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在南部推動海洋種業、海水養殖、遠洋漁業等傳統漁業提質增效,發展壯大船舶和涉漁裝備、海洋休閑旅游等優勢產業,促進海洋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精致高效農業。深化提升鄉村振興樣板片區,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培育壯大一批富民產業、特色產業,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其二,在構建同城融合、協調均衡的城市發展新格局上,推進區域融合發展,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統籌布局城市產業空間、居住空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環翠區、高區、經區城市能級,推動東部濱海新城、好運角旅游度假區產城融合、聯動發展,加快文登區、臨港區與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推進南海新區發展成為現代小城市,打造一體化發展的城市中心軸帶。提升城市內涵品質,打造更多城市地標,加快推進棲霞街、威海老港等特色街區建設,優化提升城市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等核心商圈,推動城市商業商務、創新創業、居住休閑等功能升級,激發城市活力。其三,要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上持續用力,展現現代城市文明新風范。要涵養城市文化底蘊,深入挖掘威海深厚的文化資源,統籌文化傳承和城市建設,加大歷史建筑、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區等保護力度,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保護發展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民間文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鄉村記憶工程,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協同推進機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繁榮文化事業產業,實施文藝精品創作提升計劃,推出更多體現威海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數字化水平,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優質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務。培育“文化+”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書畫藝術、影視制作、創意設計、數字內容等文化產業,持續放大品牌文化活動帶動效應。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輻射力影響力,打造國際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國共產黨日照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于2月12日上午開幕。大會描繪了日照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對今后五年的日照提出總體愿景:要深入實施生態立市、創新興市、產業強市、開放活市戰略,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促進共同富裕,奮力譜寫現代化海濱城市精彩蝶變新篇章。大會對今后五年文旅工作也作了部署,為今后五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一)要堅定推進生態立市。打造高能級創新載體,匯聚高層次創新人才,構建高效能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二)要統籌推進城鄉融合,著力打造精致城市,舉全市之力突破縣域經濟,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三)要致力增進民生福祉,深化健康日照建設,加快打造體育名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夯實共同富裕物質基礎,加快建設文化文明高地,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2月17日中國共產黨臨沂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任剛代表中共臨沂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踐行沂蒙精神 加快三個轉變 奮力在全國革命老區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的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臨沂文旅發展的部署安排:實施鄉村振興先行戰略,讓三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深厚基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休閑農業;挖掘地方特色民俗資源,鼓勵農民從事沂蒙手工、非遺傳承等鄉土產業。建設宜居的鄉村,到2026年建設市級以上美麗鄉村1000個。實施城鎮擴能提質戰略,讓宜居宜業宜游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鮮明內涵。城市建設是臨沂的閃亮名片,要以八百里沂蒙秀美山水為依托,以城文旅融合為牽引,加強全域規劃建設,全力打造魯南蘇北地區中心城市、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其一做精城市。臨沂城市建設一張藍圖的精髓是“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間、大綠化”,實施拆舊布綠,市內五區每年各建1個不低于100畝的復合式公園,連建五年。同時,大密度建設一批口袋公園,更多地留白增綠。其二做強文旅。臨沂有山有水有靈氣、有史有圣有文氣、有城有商有人氣。要堅持以紅帶綠、以綠映紅、紅綠接藍、古今輝映,進一步提升文旅大市發展水平。優化研學旅游“紅線”,要突出整體,全景式講好沂蒙故事;突出特色,更加精深地體現內容價值;突出融合,用各個歷史階段踐行沂蒙精神的豐碩成果豐富研學內容。通過建設更多精品線路,鞏固全國黨性教育、紅色旅游“領頭羊”位置。壯大生態旅游“綠線”,以全域旅游為方向,以激活蒙山旅游為重點,建設觀光游、度假游、房車游、康養游的優質線路,開發農耕體驗、運動健身、節慶活動、工業旅游的高端產品,讓輕休閑、微度假、慢生活成為臨沂旅游的新品質。啟動水上旅游“藍線”。用好“一城六河、八水繞城”資源,豐富水上觀光、運動、演藝新業態,開發“夜游沂河”,打造“水韻瑯琊”,催生藍色經濟。創新文化旅游“古線”,挖掘“七圣”故事,展現臨沂文化厚度。改造王羲之故居片區,建成臨沂傳統文化新地標。服務“四線”旅游,開發一批科技賦能的互動體驗產品,推出一批文博類的文創產品,打造一批城市休閑娛樂的網紅產品,助推全市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堅持以文旅帶消費,建設一批特色商業街區、消費場景,培育壯大新零售、宅經濟、首店經濟、美學經濟、銀發經濟等新業態,以高水平供給創造消費新熱點。2月18日上午,山東省德州市第十六次黨代會開幕,報告《對表對標走在前 聚心聚力爭一流 為建設富強活力幸福美麗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而努力奮斗》描繪了未來五年德州的美好前景。今后五年工作總要求是:塑造城市特色聚氣聚力,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奮力實現“三個高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食品名市、特色體育名城、現代物流樞紐城市,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統籌發展和安全,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創富強活力幸福美麗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報告提出,今后五年,一切工作都要上趕爭,在牽動全局的優勢領域率先突破、全力走在前。在建設特色體育名城上走在前。促進體育產業全人群、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發展,全力爭創國家體育技術創新中心,打響泰山體育等制造品牌,建設國家體育器材研發制造基地,大力推動全民健身,打造運動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創建國家體育消費城市。堅持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開展“七城同創”,力爭后發居上。高水平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上爭上游。高水平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爭上游。要以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為牽引,打響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品牌,加強新時代文明德州建設,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提高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2月18日,孫愛軍同志在中國共產黨聊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作了《錨定爭創一流 篤志走在前列 團結奮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聊城》報告。過去五年,聊城在各種考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各領域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今后五年要聚焦聚力“六個一”發展思路、“六個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個著力”重點任務,深入實施“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錨定爭創一流,篤志走在前列,團結奮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聊城。報告中強調,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塑強產業競爭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為目標,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多樣化和高品質轉變,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區、文旅休閑消費區、特色品牌店,繁榮發展夜間經濟。綜合發揮我市中醫藥、溫泉、生態等優勢,大力發展醫養健康產業,構筑多業態、多模式的大健康生態圈。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建設現代化宜居城市。高品位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城市風貌設計,深度融合人文、自然元素,突出“水”的主題,構建具有地方風格、時尚氣息的城市標識系統,打造一批藝術性、功能性俱佳的城市地標,營造和諧統一的城市風貌。提升園林景觀品位,構建城市綠地體系,打造濱水宜居的“公園城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優化水生態保護格局,加快現代水網建設,實施一批“河、湖、庫、渠”連通攔蓄工程,構建防洪排澇與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多功能于一體的水系布局。高標準建設黃河國家森林公園,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廊道。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促進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協同發展。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行動,爭創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打造特色鮮明的文旅高地。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完善文物保護長效機制,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和傳統村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老字號傳承發展,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用好用活“兩河雙城、十七鎮村”歷史文化載體,一體推進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聊城段規劃建設,支持臨清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支持東昌府區、陽谷縣、東阿縣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大力發展聊城手造、創意設計、文化會展等產業,建設創客社區、青年文創街區,激發文化創新力。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扶持影視動漫產業發展,推出一批具有聊城氣派的精品力作,將聊城之美廣為傳播。發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構建“農村半小時、城市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積極倡導全民閱讀,建成投用市圖書館,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文化新空間,讓書香溢滿水城。優化布局水上休閑、運動設施,開展形式多樣的水上運動,讓水城人民盡享濱水、親水、樂水生活。2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濱州市第十次代表大會開幕,大會報告題為《扛牢使命 爭先向前 奮力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指出濱州新五年奮斗目標是: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重點要在發展品質更高、科創品質更強、開放品質更活、服務品質更優、文化品質更好、環境品質更美、民生品質更實、平安品質更穩“八個品質”提升上下功夫。報告指出,文化自信爭先向前,煥發社會文明新活力。扎根厚重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厚植文化自信,刷新文明高度,擦亮文化品牌,不斷塑造引領文化自信,凝聚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的強大動力活力。深入挖掘孫子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內涵,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子智慧,“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黃河力量,“不屈不撓、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渤海革命老區優良傳統交相輝映,塑成最具文化感召力、最具精神支撐力、最具城市歸屬感的濱州文化自信。推進文旅融合,高標準建設濱州黃河文化旅游帶,叫響“到濱州必看黃河,看黃河必到濱州”品牌。廣泛宣傳推介“智者智城”,講好濱州故事,樹好濱州形象。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讓發展質效更高,讓資源效率更高,讓生態顏值更高,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濱州,推進“生態顏值”轉換為“發展增值”。2月17日,中國共產黨菏澤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大會確立了“四三二一”總體思路,明確了打造富強、美麗、幸福、文明、活力、和諧“六個新菏澤”的奮斗目標,吹響了譜寫后來居上嶄新篇章的奮進號角。大會明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標:打造繁榮興旺的富強新菏澤,打造城鄉雋秀的美麗新菏澤,打造安居樂業的幸福新菏澤,打造內外兼修的文明新菏澤,打造創新創業的活力新菏澤,打造安定安寧的和諧新菏澤。此外,報告對未來五年文旅重點工作也進行了安排部署,聚焦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突破,切實增強后來居上后發力。優化空間布局。打造萬福河、趙王河、洙水河“三條生態景觀帶”。提升功能品質,深度挖掘“一都四鄉”文化內涵,加強城市風貌設計,精心建設一批城市家具、城市客廳,真正延續文脈、塑造特色,充分展現中國牡丹之都獨特風采。大力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資源向基層投放力度,推動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不斷提升群眾在文化消費、旅游服務中的參與度和體驗度。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菏澤。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設體育強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創建國家級、省級生態工業園區,推動綠色循環發展,引導全社會踐行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理念。強化沿黃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塑造以綠色為本底的沿黃城市風貌。(山東省文旅產業創新研究院
文/馮立明 姚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