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齊魯大地,滋養著燦爛的傳統文化,也擁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南皮影、濰坊風箏、臨沂煎餅、淄博刻瓷、煙臺剪紙……山東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86項,省級名錄1073項,市級名錄4121項,縣級名錄12758項,總量居全國前列。
如今,隨著《“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的實施,豐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資源,都成為了“山東手造”品牌體系的一部分。
齊魯大地,孔孟之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山東獨特的氣質,也沉淀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統計,山東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86項,省級名錄1073項,市級名錄4121項,縣級名錄12758項,總量居全國前列。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工作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要求山東“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山東重大責任和使命。
如何將寶貴的文化財富傳承好、發揚好?山東一直在探索。
2022年3月,在“山東手造”推進工程視頻會議上,山東明確提出著力推動“山東手造”全面起勢。
究竟什么是“山東手造”?
根據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等印發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山東手造”是依托非遺或傳統工藝,通過創意新造,構建符合現代社會審美趨勢,體現山東文化創意和齊魯文化內涵,能夠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個性化、品質好、情感化消費需求的手造產品體系。“山東手造”是個系統工程,旨在發揮文化資源豐厚優勢,打造傳統手工藝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手造產業,推動全省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最終的落腳點,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由此可見,手造是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實現非遺及傳統工藝活態傳承的一種方式,通過創新產品類型、產業體系、發展模式等,積極培育新動能、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全面提升品牌效應、壯大產業規模,增強我省文化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打造“山東手造”是重大文化工程,也是重要民心工程。
在3月初召開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視頻會議上,山東明確提出著力推動“山東手造”全面起勢和發力,讓群眾在“山東手造”這個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真正受益,而同步推進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則成為指導“山東手造”發展的頂層設計。
山東打造“山東手造”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突出創意引領、創新驅動,高起點推進“山東手造”品牌建設。“山東手造”品牌工程建設中,已形成一系列具體的方案。
建立“山東手造”標準體系。通過建立“山東手造”項目庫,評選“山東手造”優選100,編制標準體系分行業、分領域制定專項標準。
此外,將在濟南建設展示體驗中心,打造集展示、體驗、銷售為一體的網紅打卡地;要打造一批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非遺工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山東手造”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覆蓋全省的常態化展示銷售區;推動“山東手造”進景區,推出一批手造特色研學線路;辦好中華傳統工藝博覽會、中華篆刻博覽會,舉辦“振興傳統工藝·魯班杯”活動,推動山東成為文化創意的隆起帶、手造人才的集聚地。
與此同時,山東各市也相繼推出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山東手造”打造。
讓傳統遇見創新,讓創意遇見美好,讓手造走進生活。日前,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啟動,著力推動“山東手造”工程在青島落地見效。近年來,青島市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不斷創新發展“青島手造”的新業態、新產品,相關產業的發展既帶動當地鄉村振興,成為了對外傳播的優質載體,從深厚的文化脈絡中延伸出綿長而又韌性十足的經濟增長新動能。
為深入發掘濟寧文化旅游資源的豐富內涵、時代價值和獨特魅力,培育壯大本土傳統手工藝企業,打造濟寧手造重點產業和高品質產品,推動“山東手造·濟寧好禮”工程實施,濟寧舉行第七屆“創意濟寧”文化產品設計暨首屆“孔子文旅杯”手造大賽。據悉,文化“兩創”是濟寧市一張亮眼的城市名片。在濟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明確了今后五年強力攻堅的十項重點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強力攻堅文化旅游,更高站位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
景德鎮,作為世界陶瓷的“心臟”,是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符號。近年來,景德鎮陶瓷產業年產值已達300億元,在全市160多萬人口中,有30多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著陶瓷行業。
人才為本,健全人才教育培訓。“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現有陶瓷本科院校3所,高職院校2所,中職學校9所,這14所學校涵蓋陶瓷工藝、陶瓷美術、汽車、旅游、機械與電子、醫療、教育等30多個門類142個專業(方向),形成了以特色和示范專業帶動專業群建設的專業體系,以國家和省級實訓實驗基地帶動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實習實訓體系,以優秀陶瓷文化帶動人文教育的校園文化體系,以產學研和協同創新帶動開放性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據悉,景德鎮市有15萬人才參與陶瓷生產經營工作,有各類陶瓷技能人才約4.4萬,此外,每年吸引了3萬余名來自全國、全球各地的藝術家、設計師、創業者及陶瓷愛好者(景漂)在此尋夢創業,形成了獨特的“景漂”“景歸”文化現象。
重視先進陶瓷產業發展。陶瓷作為景德鎮的傳統產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新科技應用其中,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先進陶瓷則有著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能耗強度低的特點,是解決景德鎮當前產業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是當今最有希望、最具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近年來,景德鎮極其重視先進陶瓷產業發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對先進陶瓷企業支持服務力度,加快培育先進陶瓷龍頭企業,搶占領先國際國內先進陶瓷市場。堅持把先進陶瓷產業作為該市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全力以赴推動先進陶瓷產業發展,努力實現陶瓷產業三年過千億目標。
規劃先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針對先進陶瓷產業,景德鎮市設立了先進陶瓷產業發展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參謀部”“人才部”“后勤部”作用,并修改完善《先進陶瓷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實施路徑、任務分工和責任主體,讓“規劃書”真正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施工圖”。同時,該辦公室強化統籌協調、整合部門力量、協同縣區行動、形成戰斗合力。
整體規劃,打造先進陶瓷產業集群。先進陶瓷領域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好、附加值高。想要進一步擦亮景德鎮的陶瓷文化“金名片”,發展先進陶瓷產業集群是不必可缺的環節。在整體布局下,昌南新區成為傳統日用陶瓷產業升級聚集區和高端手工制瓷聚集區;高新區已經成為陶瓷機械、窯爐、中高檔陶瓷泥釉料、色料等陶瓷產業鏈配套的專業化生產和銷售中心。此外,大力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平臺。
緊盯線上,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通過直播、網紅帶貨、電商等為“非接觸性”經濟模式,景德鎮陶器稱霸各大網絡銷售平臺。2020年陶瓷快遞量(含郵政小包)4876.38萬件,同比增長22.6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景德鎮陶瓷產業正在向線下體驗、跨界融合,線上品牌宣傳、銷售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此外,景德鎮每年舉辦的國際陶瓷博覽會匯聚了世界各地陶瓷參展商、采購商,無論是藝術瓷、日用瓷、高科技陶瓷、創意陶瓷還是陶瓷設備、設計、包裝等相關產業均集中呈現,帶來了國際前沿的文化、科技與技術,推動了“大陶瓷”產業發展。據了解,今年瓷博會參展企業將達到900多家,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文/山東文旅產業創新研究院 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