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線下旅游業受到沖擊,卻催化了線上旅游新思路。而線上旅游憑借自身的特殊屬性能夠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提供線上文化旅游資源,全方位滿足群眾對文化旅游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山東各市、縣紛紛參與到發展智慧旅游、線上旅游的行列中去,讓民眾足不出戶就能一覽省內美麗風景。
1、整合線下活動,推出線上云旅游
菏澤市依靠自身“中國牡丹之都”的自然人文優勢,開展“云賞牡丹”系列沉浸式直播活動。采用網絡慢直播技術,推出“云見證百年牡丹盛開”24小時多平臺全時直播活動,并運用5G+VR技術,進行連續五天的720°全景式立體直播,同時在曹州牡丹園、百花園選取九大色系圃、十大花型圃、賽花會展區等最佳賞花區域,多點位轉換,讓廣大游客通過云端走進花海,觀賞牡丹。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數字文化旅游服務工作,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動調整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活動新模式,創新線上文旅活動,自2022年4月份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以“品游淄博·云享文旅”為主題的線上活動。通過整合全市文旅系統文化惠民演出、公共文化服務、文博場館展覽、旅游推廣活動等各類資源,通過線上直播、錄播的方式,將文化活動、藝術展演、藝術培訓、文化服務、景區游玩等線下活動,轉變為線上同步推進、線上線下聯動融合,形成了云享演出、云享展覽、云享出游、云享讀書、云享培訓五大活動板塊,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打造了淄博特色線上文旅活動品牌,為深化文化賦能,建設“五好”城市,實施文化品質提升貢獻積極力量。
臨沂市文旅局著眼于直播帶來的強大熱度,不間斷宣傳臨沂的優美環境和人文歷史。“云游臨沂”直播間共連續進行了12場直播,陸續帶網友們領略了臨沂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王羲之故居,以及沂水、沂南、蒙陰、平邑、蘭陵、費縣頗具特色的沂蒙民宿,還登上了蒙山……同時,越來越多的縣區、景區都紛紛參與到直播活動中來,對活動愈加重視。例如在平邑的直播活動中,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崔靜就做客直播間當起了講解員,通過宣傳片和景區現場直播帶領廣大網友全方位了解平邑的自然風光、文化風情。
2、依托新技術,搭建智慧文旅平臺
在濱州市無棣縣,智慧文旅、云上旅游更是成為了新的機遇。當地加快“旅游+互聯網”旅游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應用,實現智慧文旅,并使其成為智慧城市中建設中的重要板塊之一。平臺實現了全縣景區數據的集中統一處理,為有針對性的制定文旅營銷、制定相應推廣方案提供了數據支撐。以技術為支撐,以全面實施文旅惠民措施為基礎,無棣縣文旅局啟動全縣A級景區全景VR制作和自助語音講解平臺建設,打造無棣“云旅游”“云直播”品牌,為無棣旅游市場快速復蘇助力,并啟動拍攝制作縣內導游網絡講解視頻,動員廣大旅游從業者通過自媒體平臺參與互動。
在線上旅游的技術層面上,濟寧孔子文旅集團整合了更多高新技術,創新推出了基于平臺數字服務的720°三維全景虛擬景區系統。云游系統能夠采集各個景區高分辨率的遙感、遙測數據,通過大型三維數字建模技術,精準還原了景區的地形地貌,可實現游客720°無死角游覽景區。同時,還融合了語音導覽、語音教育科普、視頻和多媒體信息,結合三維建模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在信息輸出平臺上呈現出真實的景區景觀、景區數據、景區資料和景區游覽導覽服務,在游覽景區的同時游客可享受虛擬景區的配套服務如線上商店,景區咨詢等。
疫情改變了文旅產業的發展模式,也催生了全新的營銷方式。山東文旅產業根據新形勢、新消費、新市場、新需求,審時度勢,實現了營銷方式的創新。
1、塑造旅游品牌,提升影響力
在品牌創新的實踐上,煙臺市統籌構建“仙境煙臺+”市縣一體文旅品牌體系,不斷提升“仙境海岸 鮮美煙臺”城市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通過“兩節一季兩游”系列文旅活動全力激活文旅市場。以煙臺市民文化節為牽引,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涵蓋朗誦、舞蹈、曲藝、非遺等的市級賽事展現煙臺深厚文化底蘊,以歌舞、戲曲、器樂、朗誦、書畫、展覽等為主的九大特色活動突出市民群眾主體。煙臺市還推出第二屆煙臺冰心讀書節、煙臺首屆沙灘音樂節、煙臺市民間藝術劇團匯演、精品展覽季、煙臺戲曲演出月、“童心童戲·嗨游煙臺”第二屆兒童話劇節等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節日和活動給市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活力,也給煙臺這座城市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
濰坊高密市依托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推動非遺成果立體展示。以“紅高粱文化節”等活動為媒,進行多維度立體傳播,利用“互聯網+直播”“互聯網+創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形式,充分發揮非遺傳承人聶希蔚、呂蓁立等人“頭雁領航”作用,注冊“聶家莊泥塑合作社”,打造姜莊非遺文化品牌,還邀請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對王樹花、石見亭等非遺傳承人進行全方位報道。其中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多次參加全國性的非遺精品展覽活動,其代表性作品《百年和合》《盛世集錦圖》等在國內多次獲獎,部分作品被首都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機構收藏,提升了姜莊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高密市注重宣傳創新與品牌打造,傳承和發展具有地域特點的傳統文化品牌,通過深入挖掘現有文化資源和品牌升級打造區級品牌文化活動,并且在已有品牌活動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扶持和打造,深化傳統文化內涵,使其升級成為更具有專業性、藝術性、項目化的區級品牌活動。
坐落于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深入挖掘其自然和人文內涵,致力于打造品牌亮點。立足黃河入海口,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東營的濕地文化、石油文化、紅色文化內涵,講好黃河故事,統籌吃住行、游購娛,突出東營旅游品牌特色,塑造出一系列旅游品牌。東營市將黃河文化館、新匯東海岸旅游度假區、知青小鎮等節點進行串聯,形成東營品牌共同體,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交互式”教育模式,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渲染黃河文化氛圍,依托市級、省級文化主流媒體平臺,面向全國組織開展“黃河口”主題散文、詩歌有獎征集活動,給予免費游等獎勵,提高品牌影響力。
2、打通多種宣傳渠道,社交網絡全媒體發力
在全媒體矩陣宣傳上,東營市做出了很好的例子。東營市文旅局開拓創新宣傳形式和途徑,通過H5、短視頻、小紅書、探路直播等新興宣傳推介方式,結合相關旅游主題活動、旅游線路產品,進行全方位旅游宣傳推介,改變傳統宣傳推介第三視角,通過抖音直播、小紅書旅游日記等代入式情景,讓游客通過第一視角感受東營優質文化旅游資源,激發游客興趣,實現下線旅游消費。進一步通過探索分類宣傳推介方式,深挖旅游細分市場,能夠精準定位小眾游客群體,有針對性的進行旅游產品宣傳推介,提升了鎖客成功率,人均消費增長顯著,實現了“游客想玩什么,我們提供什么”的個性化旅游產品供給新方式。
在濟寧鄒城市嶧山風景區,當地的宣傳小組則是通過“景區官方+個人新媒體”矩陣,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美篇、抖音、快手、西瓜、今日頭條、視頻號等平臺多維度立體式發布作品,利用云游、直播、圖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進行宣傳,讓大家全面認識嶧山風景區,吸引游客體驗各種產品。
威海嘗試開拓“體驗式”直播新模式,進行種草營銷。在2022年“中國旅游日”(威海)宣傳月暨第六屆文旅惠民消費季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全市A級旅游景區共同發起云邀請,推出“導游帶您云旅游”直播活動,通過省、市官方新媒體聯動,帶領線上網友“云游”威海的同時,讓旅游從業者通過云端參與互動,提升行業自豪感。宣傳月期間,同步啟動“達人自駕打卡直播”活動,邀請多位文旅領域網紅達人主播實地體驗自駕路,對“千里山海 自在威海”旅游攻略進行直播宣傳與推廣。
日照市在創新自駕游線路,打造個性化旅游目的地的過程中也著力提升線上傳播宣傳,擴大城市自駕品牌影響力。為了將“經山歷海”摩旅騎行線路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日照市借助線上媒介傳播優勢,組織了拍攝團隊和自駕車協會等赴各線路點位精心制作摩旅主題宣傳片,還邀請了媒體進行了采風打卡,并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大眾日報、直播日照、日照日報等國家、省、市各級主流媒體平臺,以電視、紙媒、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對線路產品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報道,讓更多人通過“經山歷海”摩旅騎行線路了解日照、愛上日照。在日照市嵐山區,民俗節慶宣傳運用了“線上+線下”的模式。在元宵節燈會期間,除了提供市民豐富多彩的游樂活動,還有共18個微信公眾號賬號推動宣傳,累計閱讀量達到22萬余次。此外,50余家自媒體賬號共同推送,累計發布作品達100余條。
近年來,山東省各地市不斷優化文旅產業結構,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新模式,以“園區+鏈條”極大推進了省內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
1、依托本地優勢,打造發展全鏈條
以濟寧市為代表,當地文旅企業通過梳理、精選出能代表濟寧特色文化和生活元素的優質“點”,從客群需求出發,設計和排列組合線路,打造形成“連點成線”工作資源庫,為“連點成線”產品標準化、規范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在產品設計方面,該企業著重創新融合方式,優化要素配置,按照全要素、全鏈條、多層次、多維度的思路,重點推出“君如愿”系列產品和服務,依托品牌,形成聯動效應和產業鏈條,打造優質系列產品和連點“支撐線”,對省內精品旅游的模式創新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日照東方太陽城景區同樣在打造全產業鏈上持續發力,通過立足新發展階段,一方面著眼于“大運營”,發展景區“大產業”,另一方面則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做強產業鏈,優化價值鏈,提升創新鏈,跳出景區做“運營+”的文章,倒逼景區業態創新,助力綜合型景區打造。此外,煙臺市在全力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行動中,積極實施“雙鏈長、一園區、一鏈辦、一聯盟、一基地、兩平臺”的工作機制,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以此加大文旅產業發展創新力度。在棗莊,“夯實產業鏈條”成為了其文創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路徑,文旅康養融合產業鏈、魯班文創產業鏈、工藝玻璃產業鏈、特色文化美食產業鏈等相互交織的“匠心棗莊”文化創意產業集群,開啟了棗莊市文旅多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2、依托園區建設,凝聚文旅產業發展合力
在文旅產業發展過程中,園區既是產業項目建設的主陣地,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在實踐方面,青州市始終堅持政府推動、強化配套保障,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持,也使園區業態和服務功能得以不斷完善。為實現園區升級,濰坊市政府出臺了《濰坊市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辦法,在土地、資金、人才、園區建設等方面為園區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時,濰坊市、青州市兩級政府分別成立高規格的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工作專班,全力推進創建工作。而在實施鏈長制工作體系,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產業鏈條的過程中,煙臺市構建了“1+3+N”的文旅產業空間新布局,以蓬萊市為核心,帶動重點關聯園區、其他關聯園區協同推進,引領全市產業一體化發展,形成了協調聯動的產業發展推進體系和高效運行機制。可以說,重構文旅產業鏈,進一步延長文旅消費鏈條,培育文旅產業新業態,已經成為更好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激發文旅新活力的重要抓手。
05
政策創新,助力旅行社破解發展困境
旅行社是一個地區文旅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公眾提供旅行、酒店等旅游服務的重要中介機構。而疫情的反復使線下旅游受阻,給旅游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人們的出游計劃放緩,各類旅游社業務有所停滯,旅游從業者不得不在游客量減少、收入下滑的困境中支撐。因此,山東多地出臺并實施旅行社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扶持政策。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臺關于《進一步調整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相關政策的通知》,明確旅行社全額暫退保證金或暫緩交納,補足保證金延期至2023年3月31日。目前,已為20家旅行社辦理暫退手續,共計退費82萬元,有效推動了全市旅行社行業渡過難關,推動旅游業加快恢復發展。濟寧市按照《關于暫退部分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要求,啟動質保金返還工作,目前已幫助15家旅行社申請返還質保金共計48萬元。同時,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20家旅游企業申報濟寧旅游獎勵扶持資金,進一步緩解企業經營壓力。
而臨沂沂水縣則是聯合金融機構推出了沂水旅游“助旅貸”產品,有效滿足各類涉旅客戶資金需求。該產品在申貸主體方面,涉及企業眾多,A級旅游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旅游汽車公司以及相關涉旅企業,企業法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只要符合貸款條件均可申請;在額度方面,從100萬元到最高1000萬元都可申請;在擔保方面,靈活采取信用、保證、抵押等方式,優先采用家庭親情貸模式,家庭成員即可擔保,有效解決客戶擔保難問題。
不論是研學旅游,還是露營、自駕,抑或是將幾種元素互相組合,山東各地的旅行社和旅游公司也在各自的發展道路上進行著不同的產業探索。
在壽光市,天鵝湖旅行社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壽光青少年研學旅行工作規范化、多樣化、創新性發展,奉行將研學旅行作為旅游和教育跨界融合的主體方向,真抓實干開展各類研學實踐活動。旅行社與壽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園等景區開展合作,指導景區設置面向中小學生研學活動的專門區域,添置具有與研學實踐活動主題相適應的活動場地和專業的設施設備,開展各類有教育意義的新研學旅游產品。天鵝湖旅行社努力拓展企業營收渠道,積極聯合教培機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成立“同學匯校外教育實踐服務中心”,在周末與假期開展研學實踐前期的試課、磨課活動營,得到家長們的認可,也獲得了維持企業運行的經費支持。除此之外,旅行社還結合露營產品開發了“向往的生活”研學活動,結合壽光特色資源打造了“基地+鄉村”“景區+教育”“基地+體育”“基地+休閑”“基地+演藝”等多種融合的活動方式。
在濟寧市,嶧山風景區與濟寧順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一款自駕票,有效地刺激了濟寧本地市場,既有效地防控了疫情,又提高了嶧山的本地市場占有率,并配合文化和旅游局推廣“三孔+嶧山”“尼山圣境+嶧山”“梁山+寶相寺+嶧山”等二日游線路,立足本地,串聯周邊,形成精品旅游線路產品。同時,利用線上線下各種渠道加強營銷宣傳,持續開展旅游產品研發、銷售渠道布局、品牌內容傳播、客源市場開拓等工作。景區與旅行社的聯手合作,打造旅游線路,打破了旅游區域行政壁壘,進一步促進旅行社、景區、酒店賓館、旅游服務商、大型投資商等文旅企業跨區域聯合,形成無障礙旅游體系,實現了區域整體效益最大化。
(山東省文旅產業創新研究院 文/張子川 劉雅青)